呼兰河传读书心得

时间:2025-10-30 08:14:17
呼兰河传读书心得

呼兰河传读书心得

当我们有一些感想时,可以记录在心得体会中,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总结以往思想、工作和学习。那么写心得体会要注意的内容有什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呼兰河传读书心得,欢迎阅读与收藏。

呼兰河传读书心得1

有人说,它是一部小说,可是它却没有贯穿全文的线索;有人说,它是一本自传,但又不完全像。而我觉得,它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它,就是著名的女作家萧红写的《呼兰河传》。

萧红出生在一个叫呼兰河的小城,这个小城是寂寞的,也是单调的:跳大神,唱秧歌,放河灯等,这些都是每年必不可少所举行的。瞧,老胡家的小团圆媳妇病了,引来大家的轰动;看,磨馆冯歪嘴子忽然有了老婆,有了孩子,可不久老婆又去世了……这一切的一切,都让我感受到萧红当年的寂寞。但这所有的寂寞都未能阻止萧红的调皮之举:用铲子把谷穗割掉,留下一大片狗尾巴草,让祖父哭笑不得;玫瑰花开时,将玫瑰插在祖父的帽子上,让家人大笑。

这本书里,令我最感伤的就是文章的“尾声”了:“以上我写的并没有什么优美的故事,只因他们充满着我幼年的记忆,却忘不了,难以忘却,就记在这里了。”从那一个个文字中,让我感受到萧红回忆这段时光时,她的心情是怎样的寂寞!

读着她的书,我也渐渐沉浸在呼兰河城的故事中。这使我想起了自己的童年:我的童年是五彩缤纷的,每天都生活在快乐之中,有美味的食物吃,有许多的伙伴玩耍,可有时还觉得自己的童年不够精彩。如果萧红能生活在现在这种环境中,一定会感到十分满足;而对于我们,可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啊!所以,我们应该珍惜自己的童年,好好地保存这一段美好的记忆,不要让它随着时光匆匆流逝!

让我们一起享受这精彩的童年,让它成为我们永远的美好回忆!

呼兰河传读书心得2

自从学了课文《火烧云》后,我就一直想看《呼兰河传》这本书了,因为作者把火烧云的情景片段,写得如此唯美动人,早己把我深深吸引,我仿佛身临其境,傍晚时分,我就站在呼兰河的小镇上,观赏着那千变万化的火烧云……

今天,我终于看完了《呼兰河传》,再一次被这篇生动而独特的美文吸引,又把我带到了二十世纪初的东北小镇——呼兰河。

刚开始,作者写了童年时与祖父在后院的大花园里,一起玩耍,一起学下地干活,还跟着祖父学唐诗,充满了乐趣,童年过得似乎无忧无虑,但是我看着看着就觉得后园的寂寞与荒凉。当时的人们又是多么的愚昧和无知,人们顺应着命运的安排,过着平凡、卑琐、落后的生活。

东二街道的六七尺深的大泥坑,不知出了多少事,虽然很多人嘴上说了一些办法,可就是从来没有任何一个人想过把泥坑填平。

最悲惨的人物,就是小团圆媳妇了。原本活蹦乱跳的十二岁小姑娘,却当了童养媳,遭到婆婆三天两头的打骂,以至于生病,婆婆又用当地的风俗:跳大绳、赶鬼、热水汤驱鬼的迷信办法,想挽救她,然而静静地迎来的却是她命归黄泉路。悲剧一次一次地引发,给我的心情是多么的沉重和悲伤。

《呼兰河传》是一本最好的语文书,它语言富有想像力,细腻的描写。把每一处景、每一个人,都刻画的淋漓尽致。

《呼兰河传》是一首叙情诗,又似一部唯美的散文。

看着这本书,就像我们在静静地聆听作者叙说着童年那些事,体会到作者对小镇家乡深深的怀恋。最后她的祖父死了,后花园的主人也不见了,给我的感觉更加悲伤和凄惨。

呼兰河传读书心得3

喃喃自语般平静的叙述将我们领进了那接近80多年前的东北,一个衰落的村庄。整个村子里面,到处都是萧杀,灰色的背景,灰色的人物,整个村落就像雨前的天空一样,乌云蔽日,见不得半点阳光。那么多交替出现的人物,我甚至都来不及辨认出哪个是我应当同情的,哪个又是我该鄙夷的……呼兰河人遵循着一种“屏息低头,毫不轻举妄动,两眼下视黄泉,看天就是傲慢,满脸死相,说话就放肆”(鲁迅语)的生活规则。偏偏小团圆媳妇正是这种极度卑琐低下的生活方式的背叛者。她本性天真、善良、活泼,走到哪儿永远都挂满了笑容,打破了呼兰人所遵循的生活陋习。因为她“头一天来到婆家,吃饭就吃三碗”,因为她“太大方了”,“一点也不知羞”,所以她被人们认为是“团圆媳妇不像一个团圆媳妇”。

小团圆媳妇的这些行为,只不过是一个正常人正常的欲求和需要,但在这个人性扭曲的世界里,这些都是不允许的,在这种非人的环境中,她的本性始终被压抑着,她希望尽情展示自己的本性,不愿像其他人那样屈服,过着卑琐低下的生活,所以她感到苦闷。她的苦闷、沉默被认为是一种病,她的婆婆按照习俗请了大神并按大神的指示把她扔进开水缸之中,用开水烫。这个“奇闻盛举”招来了很多的看客。这些人还七手八脚帮忙,直到黑乎乎笑呵呵的小团圆媳妇死了。”

其实,小团圆媳妇的悲剧是必然发生的。首先,在这个畸形的环境之中,她的善良、活泼的本性使她成为一个越轨者。如果她不想向这个环境屈服,那么她必然遭到扼杀。其次,这个环境产生了杀害小团圆媳妇的凶手——呼兰河的人们。呼兰河的人们,他们也是可怜人。他们是无知的,是愚昧的,是保守的,是腐朽的。尽管他们的本性是善良的,但是愚昧的善良比单纯的恶毒更可怕,恶毒令人憎恨,愚昧的善良则不同,它其实是恶毒的一个分支,只是挂上了“善良”的头街,因为愚昧无知,所以总是被人们谅解。正因为人们对它的纵容,它才会一次又一次地变相地“杀人”。他们的畸形变态心理无以发泄,而小团圆媳妇的离经叛道正好成为他们排泄无聊的工具。人的健康成长被阻碍,人的心灵残缺不全,心理扭曲,于是成就了小团圆媳妇式的悲剧。从本质上来讲,小团圆媳妇的悲剧,是一个社会的悲剧。

作品总的笔调是沉郁哀婉的,如同一曲末世的挽歌,低低地吟唱着无尽的凄凉与落寞。一段已经逝去的遥远的记忆,但在萧红心里却留下了永远抹不去痕迹。过去与现在,已然达成了某种契合,并折射出人之命运的脆弱和不堪。

呼兰河传读书心得4

童年,就像旋律中最撩人的音符。童年,就像花朵最娇嫩的蕊心。我们还尚处于童年的季节,我们还能享受,最天真的畅想。

每个人都有着一段,属于自己的深刻童年。童年的回忆,总是让多少年后的自己忍俊不禁。

《呼兰河传》就描述着萧红的童年,她的童年,虽然艰苦。但和呼兰河一起度过的那段美妙时光,总是在她的记忆中挥之不去。于是,她写了这本《呼兰河传》。书中,洋溢的是她对祖父的那份爱,官僚父亲,严厉母亲,还有古怪的祖母,都不会让她的生活变得痛苦与充满伤痕,因为她有一个无比爱他的祖父。祖父的园子便是她快乐的天堂。

她与祖父之间的快乐时光,是她一生最美好的回忆。在呼兰河的那段生活,也使她小小的心充满了快乐。祖父教她的古诗启蒙,也为她日后的写作奠定了基础。

跳大神,逛庙会,看戏,小团圆媳妇之死,农村落后愚昧的社会生活,揭示了旧的传统意识对人民的束缚和戕害,表达了她对家乡人民苦难境遇的 ……此处隐藏4427个字……在哭泣,在呐喊,在试图唤醒人们的心灵……

呼兰河传读书心得11

“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地叫着夏天。操场边的秋千上,只有蝴蝶停在……”每当听见这首《童年》,我就会无限感慨即将逝去的美好童年。

在《呼兰河传》中,我了解了作者萧红的童年:父亲的冷淡,母亲的恶语相向,祖母针刺手指的痛……但是,这一切并没有冲淡她童年的快乐!在灰暗的呼兰河城中,让作者感到最快乐的,是祖父的后院。

后院里,她无拘无束的成长,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学祖父的用作,瞎铲地,把狗尾草认成稻谷,吃黄瓜,追蜻蜓,采瓜花,捉蚂蚱,泼水……玩累了,随便找地睡觉,捅窗纸,吓人……一个活泼可爱的小姑娘,一个慈祥和蔼的祖父,一个生机盎然、自由自在的后院——快乐的童年!

萧红笔下的“后院”,犹如鲁迅笔下的“百草园”,孩子的天真烂漫、活泼好动、调皮任性在其中尽显无余。我羡慕她的童年,我也好想让我的爷爷藏起我的草帽,和我捉迷藏,陪我念诗,一起在后院玩耍……

看着萧红的童年,我仿佛也置身其中,思绪万千。记得十岁那年的一天,爷爷带回了几只刚出壳的小鸭子。小鸭子全身黄色,毛茸茸、肥嘟嘟的,只有手掌那么大,走路还跌跌撞撞的,鸭子十分滑稽,真惹人喜爱!爷爷把小黄鸭放养在屋旁的荒地上。爷爷说,喂养鸭子的重任就交给我了。我开心得不得了!看着这可爱的小东西,情不自禁的伸出小手,想抚摸它。说来也怪了,一只小鸭子似乎通灵性似的,居然伸长脖子向我凑过来。我喜出望外,用手轻轻的摩挲着小鸭子的毛,柔柔的、软软的……我赶紧抓了一把米,放在手心,小鸭子便迅速地伸过头来吃米。其它鸭子看见了,也都一跌一撞地向我跑过来,我任凭这些可爱的小家伙用扁扁的嘴不停地啄我的手。以后的日子里,我一放学回家,就来到荒地和这些小鸭子一起,给它们喂食,陪它们觅食,和它们玩耍……我仿佛就是鸭子家族中的一员。

可是,再看看周围同学们现在的童年,整日与手机、电脑、卡片为伴,还有那些不知名的、数也数不清的玩具,又有几个小朋友的童年能真正走进大自然,亲近大自然呢?虽然我们是农村孩子,可还有很多同学连韭菜和小麦都分不清楚!真是悲哀!

读了《呼兰河传》,对我触动颇深。童年应该像万花筒般多姿多彩的,不仅仅是电脑游戏和各种各样的玩具,还有花草树木、蝴蝶蜻蜓;还有风景名胜、小狗小猫;还有……同学们,请珍惜我们的童年,让我们的童年回归自然吧!

呼兰河传读书心得12

我最近在读一本书,书的名字叫《呼兰河传》,它是一个20世纪80年代的一个叫萧红的女作家写的,我觉得她的文笔非常大气。萧红以灰色的笔调描述了呼兰河。书中,萧红用轻盈的笔调写下了她的童年,其中,萧红很多次提到了她的祖父与她嬉戏玩耍的场面,因为在家中,只有祖父最关心她,而其他人却非常歧视她。书中有一处情节最是我难忘,萧红趁祖父不注意,往他的帽子上插满了玫瑰花,祖父却没有察觉,还说:"这季节的玫瑰真香啊!"萧红在旁边哈哈大笑。读到这里,我感觉萧红的童年是过得非常无悠无律同时也感到自己身在童年感到高兴,是呀,童年是上帝送给我们最好的礼物,所以我们要好好珍惜自己的童年。我又为萧红感到惋惜,因为她31岁就死了,如果她不这么早死的话,也许还能给我们留下更多更好的作品。平淡得像秋水一样,一个灰色的天空,灰色的道路,灰色的城市,灰色的社会。在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人们再善良,也抛不开那些有百害而无一利的旧思想,土办法。抛不开,倾家荡产、家破人亡也是必然的。呼兰河畔的生活,故事里充满了那时候的人的迷信的影子,什么海龙王啊,什么叫魂啊的,说来说去还不是为了个大泥坑。那里人是萧红那年代最平凡的一种人,靠自力更生却摆脱不了小市民的身份,为鸡毛蒜皮的小事而喋喋不休。烂漫的笔调下刻画出的一个寂寞的世界。迷信还是迷信,跳了大神,给人去病。看了生日再去嫁,若是生日不好但家财万贯的男孩是可以嫁得的。虽然这么愚昧,这么这个样却在这么个家庭还有这么个温馨,点点的那种,好像炊烟一样迷茫,摸也摸不着,碰也碰不透〈呼兰河传》里的故事,是三天三夜也说不完的,苦闷和寂寞也一样,而这一心情投射在《呼兰河传》上的暗影,但见之于全书的情调,也见之于思想部分,这是可以惋惜的,正像我们对萧红的死一样惋惜。啊,真想永久停留在童年。可是时光总是要走的。那就用一颗善良、热情、奋进的心来好好珍惜、感受这如花的大好时光吧。

呼兰河传读书心得13

“它是一篇叙事诗,是一幅多彩的风土画,是一串凄婉的歌谣。”著名的文学家矛盾这样评价过《呼兰河传》这本书。最近,我也认真地品味了这本书,不由得啧啧赞叹。

《呼兰河传》是作者萧红的回忆录。她用孩子的角度记叙了她自由的童年,以及呼兰河这个小镇的各种事。这本书可以从很多方面来写,但是,都能看出作者对祖父和菜园子的喜爱及对当时封建社会的绝望。

《呼兰河传》里写的最大的是祖父的菜园子。这里,用了许多拟人的手法把动物、植物都写得栩栩如生,同时也特别突出“自由”的意思。看着“祖父种菜,我就种菜……”“玉米想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到天上去,也没人管……”等句子,心里不觉“看”到了一些场景“菜园子很大很大,到处种满了植物,青一大片,黄一大片……哇,真令人大开眼界呀!院子里的昆虫也不少,东边几只蝴蝶,西边几个蚂蚱,整个园子都活了。”看到那些句子,联想到那些画面,我不禁羡慕起萧红来了。

但是,可怕的封建社会,很少有像萧红那样拥有幸福的生活,更多的是可怕与凄凉。《呼兰河传》中也写了不少可怕的生活及对封建时代的痛恨,主要写了:“有一家人娶了小团圆媳妇,然后把她折磨死了。我看后,一下子觉得可怕,毕竟,一个人被活生生地折磨而死,是多么的可伶、可悲的。我想,封建社会中,这样的事情举不胜数吧。

呼兰河传读书心得14

在这个暑假,我阅读了《呼兰河传》,这本书是萧红走到人生尽头时创作的长篇小说。当时,萧红虽然还不到30岁,可是身体十分虚弱,战争的摧残和感情的冲击令她长期身心疲倦,患有多种疾病。与此同时,她的文学水平、创作观念和技巧已经达到了顶峰。全书共分为七个章节,里面的内容无关现在,也不关未来,只是萧红对自己童年时代的一个回忆。她既没有美化它,也没有丑化它,而是以一个现代主义作家的态度描绘了一个长长的旧梦。呼兰河小城里的人既有善良的一面,也有丑恶的一面。其中的民俗描写,使我领略到了呼兰河小城的风土人情。

当我读到小团圆媳妇不幸去世时,我的心和萧红一样愤愤不平。她才只有12岁,本该是一个无忧无虑的年龄,而她却早被卖给了老胡家做童养媳,没有妈妈疼,这已经够可怜了。可她就算再拼命的干活,还是会动不动就会遭受到婆婆的打骂,遭受到一个说是为了让她更听话、更懂事的“教诲”。《呼兰河传》里既没有批判,也没有谴责,反而流露出一丝幽默和顽皮。

《呼兰河传》还是一部东北民间文化的说明书。萧红为人们毫不知晓的故乡作传,为一群卑微的凡夫俗子作传,这体现了萧红独特的写作视角。《呼兰河传》用孩童讲述的方式,看似松散跳跃,但并没有脱离整体的结构。也正是因为借用了孩子的口吻,小说显得纯净朴素。萧红用她动人的笔调,描述着她童年的趣事。希望大家也去看一下吧!

《呼兰河传读书心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